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4:38 点击次数:167
川北工委的秘密联络点藏在三台县潼川镇方家街71号院。这个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,用土和木头建造,朝南开门。东、西、北三面都是平房,南面靠街的房子有两层。上面的阁楼是木头搭的,窗户上刻着精致的花纹,一看就是川北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。
1940年6月,三台中心特支为了加强与川北地区党组织的沟通,在县城方家街60号李淑君家中设立了一个秘密联络处。这个联络处的主要任务是接收和传递各级组织的信件、情报,保管重要文件和革命书刊,以及接待上级领导。到了1946年3月,这个联络处直接由川北工委管理,成为川北工委的正式联络站。
方家街的秘密据点坚持斗争直到全国解放,在国民党统治区整整十年间,面对重重危险和考验,始终坚守岗位。他们不仅成功保护了上级领导的安全,还妥善保管了大量重要文件,并确保了地下交通线的畅通无阻,圆满完成了各项艰巨任务。
1939年11月,中共三台中心特支组建后,藏身于川北森林事务所中。到了1940年6月,为了让中心特支能够安全地与上级和下级党组织保持联系,同时避免被发现,他们决定设立一个隐蔽的接头地点。
特支的负责人黄友凡通过党员伍智敏了解到,方家街60号是伍智敏的大姨李淑君的住处。随后,黄友凡对周边环境进行了仔细考察。方家街位于南门城内,居民大多是生活贫困的小户人家,主要靠剥茧、洗衣维持生计。这里相对安静,非常适合作为秘密联络点的选址。
黄友凡以教授文化为借口频繁来到这里,常常给李淑君、李贵芳、李剑鸿上政治课,讲解抗日局势、共产党的宗旨和政策,以及陕甘宁边区人民当家作主和妇女解放等内容。这些课程迅速提升了他们的政治觉悟,激发了他们加入共产党的愿望。最终,伍智敏介绍李淑君入党,黄友凡则介绍李剑虹入党,李贵芳也成为了积极分子。李淑君一家因此成为了一个革命家庭。
后来,黄友凡把这里打造成了一个隐蔽的党组织联络站。他的主要任务是接收和传递上级的信件,保管机密资料和进步书刊,并接待前来接头的同志。为了方便他工作,李淑君和伍智敏特意腾出一间小阁楼,让黄友凡晚上可以在那里查阅文件,处理党内事务。
那年秋天,为了加强川北党组织的通信联络,饶孟文拨了一笔资金,让黄友凡在三台筹备一家店铺。黄友凡安排马天益负责管理,并让经验丰富的老朱加入。他们还从李淑君和伍智敏那里筹集了部分资金,借用她们的家具,在小南街开了一家杂货铺,主要卖油、盐、烟、酒等日用品。这家店实际上成为了川北党组织的一个重要联络站。
刚开业没多久,情况就急转直下,阆中的党组织又遭到了严重打击。为了不连累三台那边,我们决定暂时关门歇业。不过,方家街60号这个地方,还是继续作为川北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站使用。
1941年,黄友凡调走后,李淑君接过了交通联络站的工作。
1942年春天,有个陌生人来到秘密联络点,打听一位姓张的同志,声称有信件要当面交给他。接待他的李淑君发现对方没说接头暗号,便一口咬定这里没有姓张的人。等那人走后,李淑君马上向组织汇报了情况。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危险,李维和张光昭经过商议,决定让李淑君带着孩子转移到遂宁,同时对外放出风声,说他们已经去了重庆。
经过党组织调查核实,来找张光昭的同志是因为与组织失去联系,特地到三台寻找党组织。在查明情况后,党组织于1943年春天通知李淑君回到三台。
第二年,三台党组织的领导王叙五和川北工委的书记李维来到李淑君家里,他们商量后,决定把三台方家街60号定为川北工委的秘密联络站,继续组织工作。李淑君表面上做棉花买卖,实际上是在为党传递信息和联络同志。
1946年3月,川北地区成立了第二工委,他们把李淑君位于方家街60号的家作为组织的秘密联络点。
1948年2月,川北第二工委改名为川北工委,位于方家街60号的房子被定为川北工委的秘密联络点。川北工委的领导华健、魏文引等人来到三台时,都在方家街60号碰头联络。
他们在方家街60号经常碰头商量事情,有时候跟着王叙五假借买卖棉花的名义,四处跑动,带领老百姓搞“四抗”活动。这个地方成了川北工委和各地党组织头头们来往歇脚、碰头联络、商量工作、收发信件、存放文件的重要据点。
交通联络站始终与党组织紧密相连,共同度过了艰难时期。他们成功保护了上级领导,妥善保管了重要文件,并高效完成了通信联络工作,为川北地区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。